澎湃春潮中——习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4-04-05 05:09:52 来源:欧宝娱乐官网入口网址

  如今的筼筜湖水清岸绿、鸟翔鱼跃,犹如镶嵌在厦门岛的一颗绿色明珠。(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慧泉 詹文 黄怀 刘艳 吴晓菁 蓝碧霞)鹭江春潮澎湃,筼筜渔火星燃。

  这个春天的厦门“很中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5家中央媒体,纷纷在重点版面、重要时段刊播以习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为主题的系列报道,一段关于筼筜湖治理的历史佳话飞越千山万水,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生态治理具有长远眼光和宏大视野”。

  这个春天的厦门很感恩——厦门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习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厦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久久为功,不断践行、丰富、拓展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这个春天的厦门再奋进——从“厦门实践”的“纲”上,到系统推进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升百姓高品质生活的“目”上孜孜以求。如何以“纲”张“目”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这是城市之问,更是实践之需。

  人海和谐生态文明的厦门实践,惊艳世界、实力出圈。“厦门实践”,成为中国生态故事的典型缩影,向世界铺展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也为世界海湾型城市的生态保护提供了生动范例。

  市委书记崔永辉表示:“经过时间沉淀和实践检验,‘厦门实践’愈发显现出习生态文明思想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实践推动力。”

  厦门的干部群众自发将央媒报道分享转发。大家真切感悟到,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最根本在于习的战略擘画和关怀指导,在于习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厦门的干部群众由衷感慨:“从众多央媒的重磅报道中,我们再一次深切感受到领袖的人民情怀,再次真切感受到习同志对这座城市和市民的深情厚爱。”

  岁月弹指间,被时代厚爱的“厦门实践”背后,折射出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逻辑——

  1988年,面对污水横流、鱼虾绝迹的筼筜湖,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同志主持启动“综合治理筼筜湖”,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开启了持续30多年的筼筜湖综合治理,也由此拉开厦门“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陆海统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的大幕。

  36年来,厦门牢记习同志提出的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不断践行、丰富、拓展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实现了“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

  从一个湖看一片海,人们看到一幅水清岸绿、白鹭翩跹的“厦门画卷”;从一座城看一条路,人们见证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

  “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鹭岛的蝶变,浓缩着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彰显了习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洋和生态规划板块部长、市海域海岛技术中心副主任周培,常年从事海岸带综合管理、流域-河口-海洋系统的研究,“长期的一线研究,让我愈加深刻体会到习在厦门工作期间提出的相关理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深刻感受到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的光明之路。”

  厦门的干部群众,都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成为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拥护者。

  一线生态工作者、厦门市思明生态环境局生态科负责人吴仰泽说:“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朝一夕的劲头所能成,新起点上,我们更需牢记习的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系统观念,唯有‘久久为功’治之建之护之,方能‘功不唐捐’得之成之享之。”

  漫步鹭岛,清新的“绿色”触手可得。筼筜湖之变,就像一扇窗口,在时间的长廊里由此眺望,人们看到的是老百姓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需求之变,感受到的是习始终以人民之心为心,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良苦用心。

  人们在湖边散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白鹭蹁跹,享生态之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春节期间,厦门文旅市场“热辣滚烫”。繁花似锦、春色满城,移步易景的山海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是福建省最大人工重构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乾照光电是厦门火炬高新区全力孵化、培育、提升的高科技企业。(记者 张奇辉 摄)

  沙坡尾避风坞,成为热门打卡点。 每天行走在街区的思明区沙坡尾社区党委书记许长忠格外感动:“习给厦门带来的生态财富和绿色福祉多么厚重啊,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带给市民游客的幸福感!”

  人民情怀、人民至上,成为习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最深厚的情感、最鲜明的底色。

  “习在勾勒美好生态愿景的同时,也在为人民谋划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市政园林局公园与风景管理处处长刘颖婕说,我们要逐步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口袋公园建设,补齐短板,完善配套,让生态红利实实在在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光荣与自豪的喜悦之情正转化为新征程上催征的鼓点,责任与担当的紧迫之感正转化成全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热情,转化为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坚决行动。

  从空中俯瞰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一株株生命力旺盛的白骨壤、桐花树、秋茄在碧蓝平静的海面上铺展开来。

  如今,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可以观察到的鸟类已有六七十种,是实施生态修复前的三倍。鱼类、贝类和虾蟹等底栖生物的数量也提升了三倍左右。

  曾经杂乱的淤泥滩地,蜕变成郁郁葱葱的“海上森林”,不仅为厦门增添一抹独特的浪漫,更是“厦门实践”的成功样本,为厦门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当筼筜湖荡开厦门生态环境之变的第一朵涟漪,厦门历经36年不断成功复制、积极实践,从一个湖泊、一段岸线、一道海湾,到一座海岛、一座山头,从局部到全域,从山顶到海洋,这朵涟漪持续激荡,成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城乡一体系统治理视野下,“山水海城”相融共生的最美缩影。

  从筼筜湖治理出发,以山海河湖为卷,以36载岁月为笔,“厦门实践”内涵不断丰富,成为全国推广的经验,重点是其一开始就科学谋划、精准施策。

  从确立“一屏一湾十廊”生态格局,到提出青山计划、蓝湾计划、绿水计划、碧廊计划;从全面启动“多规合一”改革,到有力推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要素的城乡一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走深走实;从科学划定生态红线%的海域面积受到严格保护,到划定981平方千米生态控制线,明确了城市保护与建设空间的布局和规模……厦门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和城市发展,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厦门建设发展史中,一些奇妙的“退让”格外引人注意: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厦门圈起40万平方米的土地筑墙引鸟,让珍稀鸟类栗喉蜂虎食宿无忧;为了不打扰中华白海豚正常栖息,在修建翔安与本岛的跨海通道时,将原有更简单易行的跨海大桥的方案,改为建设难度更大、耗资更多的海底隧道……

  一处处“退让”背后,是厦门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对自然的敬畏、对科学的遵循,在高水平保护与高水平发展之间找准契合点,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不久前,客商李先生打算在厦门海沧投资办企,生产非金属废料、进行碎屑加工。收到李先生申请后,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立即将他提供的信息录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短短几秒,系统就从规划空间、准入清单、排放总量三个维度,精准给出项目准入意见。

  这么短的时间,给出的结论会不会草率?其实,就在这几秒,系统已完成生态红线、生态保护控制线、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敏感目标、市政污水管网等二十几项叠图分析与管控单元准入条件判断,各项分析结果及其数据一目了然。

  这个全国首创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将大量的成果、数据来进行量化、建模,构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一张图”,打破生态环境信息孤岛,实现强大的数据融合应用,有效弥补了信息不足的短板,通过全面掌握项目策划、生成、决策阶段,区域空间内所有自然条件、行业发展、污染情况等信息,让生态环境决策变得更精准高效。

  如今的厦门,将全市域划定为149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其中优先管控65个、重点管控77个、一般管控7个。

  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山体、陆地、河流、海洋之间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始终牢记嘱托,秉持科学理念,树立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回望过去36年,厦门正是靠一次次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厦门实践”悄然融进城市发展的血脉中。

  习多次强调“一以贯之”的重要性,特别指出,“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但没有历史眼光,没有长远眼光,也干不好当下的事”。

  回望历史,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厦门实践”如何“一以贯之”,这是行进路上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厦生活、工作20余年的台湾青年蔡弼凯家庭,近日拿到了一份特殊的证书——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证书这样记录:蔡弼凯的家庭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了3吨农业碳汇,用于抵消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碳排放。

  这是台湾青年家庭首次参与大陆农业碳汇交易,对自身的“尝鲜”之举,蔡弼凯既兴奋又激动,“我们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其在厦门占地42.5万平方米的电气产品生产基地,绘就了一幅由智慧能源点亮的绿色图景,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50%,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34万吨。

  ABB集团电气事业部全球总裁马腾表示:“我们将始终扎根这片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的发展热土,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助力能源行业绿色转型,赋能厦门可持续发展。”

  逐绿而行绘新景,这样的“碳”路故事俯拾皆是,映照出厦门以高水平生态保护助力高水平发展的实践之路。

  不同的海湾,依据自己的自然条件,有的修建浪漫沙滩步道,有的种植红树林,有的建成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后,不仅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升温,还吸引了其他产业纷至沓来。

  观音山沙滩对面的商务区,吸引了众多企业总部入驻;五缘湾片区,曾经的烂泥地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去,而深入人心的,是碧波万顷、鸟语花香的城市新客厅。帆船游艇产业蓬勃发展,延伸出高端文旅、生态康养、酒店会展等丰富业态,好生态变为城市吸引力;

  环东海域片区,连绵的海岸,串联起的不只是环东浪漫线。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起的产业,就像布局在岸线上的明珠,塑造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优势;

  马銮湾片区,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湾区生态价值凸显,生命健康、智慧产业、文旅产业发展迅速,生态型海湾新城拔节成长……

  把最美的滨海空间作为公共产品留给市民和游客,厦门得到了更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更高质量的产业形态。

  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厦门留下一个个醒目路标和坚实足印,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大”的突破。2023年5月,瀚天天成对外报喜,公司正式具备了国产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产能力。一片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的芯片(器件)产出量是6英寸的1.8倍。

  “远”的延伸。向星辰大海进发,厦门星座卫星应用研究院研制的“厦门科技壹号”卫星成功发射,为厦门提供高精度遥感影像和遥感应用服务,催生和带动航天应用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助推厦门迈入商业航天“星”时代。

  向“终极能源”问新出路,于产业风口眺望未来。每小时可生产220标方氢气,电解槽直流电耗3.6-4.2度,2023年,嘉庚创新实验室陶华冰团队发布一个重大成果——我国自主研发出高性能兆瓦级PEM制氢装备新产品。成果来之不易,“我们50位实验人员前后做了近1000次试验,终于制备出合乎条件的催化剂,做到了在膜电极材料上铱用量降低70%,性能丝毫不减。”陶华冰表示。

  没有资源优势,没有“锂基因”,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厦门将目光瞄向锂电池,对新能源电池产业超前谋划,通过招大引强,打造了一条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2023年厦门新能安、中创新航、海辰储能三家企业合计产值突破300亿元,到2025年,厦门新能源电池总规划产能达340GWh,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基地之一。

  厦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构建“4个支柱产业集群+4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6个未来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发展能级逐步提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动能持续积蓄。

  2023年厦门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40%,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4790亿元,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近30%,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32.5%,文旅产业营收增长11.1%,单位国土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居全国前列。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是“加速跑”,更是“耐力赛”。

  2023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密度微球及复合材料研究院”项目在厦门科学城落子开工,实现演绎科创成果落地转化的“厦门速度”。

  “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生产线建设工作。”中科海锐(厦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开祺不由地赞叹道。

  仅两年多的时间,厦门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换挡,蝶变成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来厦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引进詹启敏、王琦、钟南山等一批院士团队。

  如今,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已落地超过80个项目,并启动Ⅱ号孵化器,重点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布局重大区域科技和产业溢出。

  既精进于“0到1”的基础研究源头突破,又落笔于“1到100”的成果产业化,厦门深入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工程、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目前,厦门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4200家,全市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3%。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发、技术、产业、人才等各链环相互支撑,才能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中国科学院院士、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郑南峰说,我们都在做这样的努力,以产业需求为切入口,发力全链条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新榜单显示,厦门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80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提高至全球第38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排名全国第18位。

  正如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孙书贤接受央媒采访时所说:“‘厦门实践’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有力证明了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启示我们一定要注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修复相统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从“一以贯之”的理念先导,到“走得更高更远”的行动自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探寻实践的新要义。

  “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是习对厦门的赞誉和鼓励,是厦门人心中永恒的自豪。在更高水平上建设“两高两化”城市,厦门需要新的奔赴。这个奔赴,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把高水平发展的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的新坐标。

  1.6平方公里的筼筜湖,见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诠释了民重千钧的深刻内涵。

  走向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也是各国家和民族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现代化必然面临的问题。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才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何伯星和记者说,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效,积极开展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创建活动,全域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今年厦门岛要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同安湾争创国家级美丽海湾,西溪争创国家级美丽河湖。

  如画的厦门,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宜业宜居宜游之城,更变成全球观察中国生态的一个典型窗口。

  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秘书处永久落户厦门。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两次到访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他高度肯定厦门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的平衡,期待厦门为国际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厦门样本”。

  面对国内外的赞誉,厦门的干部群众也清醒认识到:虽然在推进生态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实践中,厦门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比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成效有待提升等。

  厦门的干部群众都表示,要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深学笃行习生态文明思想,更好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

  在规划上,市资源规划局局长柯玉宗透露,厦门再一次锚定未来——根据《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将把近期生态修复重点放在矿山林地、环湾岸线、河湖水系、生态通廊四个方面,并提出山体生态修复、森林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水体生态修复、土壤生态修复、廊道生态修复等六项生态修复规划,具体计划实施36个项目、储备项目20个,以系统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打造“山青、水绿、湾蓝、廊碧”的生态景观。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河长办主任王伟文介绍,今年我市将快速推进生态补水项目,在已建成19个生态补水项目基础上,持续推进马銮湾再生水厂补水环湾南溪工程等两个跨年度项目,同时谋划实施集美前场污水厂至风景湖补水管道工程等3个项目。

  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和记者说,今年将推进筼筜湖干渠导流堤延伸等项目建设,深入打造环筼筜湖带状公园“一环、五园、多景”的整体布局,让广大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筼筜湖生态建设的成果。此外,还将持续推进健康步道系统建设和管理、提升园林绿化景观营造水平、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因地制宜完善公园便民服务设施等。

  站在新起点,厦门将坚持问题导向与改革创新并举,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努力为国内外城市生态保护贡献“厦门方案”。

  市发改委主任孙建辉表示,市发改委要坚持把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硬道理,将习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重要经验做法,总结运用到发展改革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协同推进高水平发展实践路径,努力把厦门打造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窗口。

  立足当前,厦门将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引领,持续推进“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以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为代表的高值低碳绿色型产业规模,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曾东生表示,将打造海洋科学技术创新高地,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运用;谋划和推动一批海洋优质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培育壮大海洋科技产业,做强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业,发展海洋信息产业与智慧海洋、海洋文旅等新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持续打造厦门国际海洋周这张“蓝色名片”,促进海洋产业与投资的国际交流合作,办好2024东亚海大会等活动,努力拓展海洋国际合作新空间。

  新征程新起点,厦门的干部群众将进一步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勇担重任、勇于探索,以“进”的态度、“快”的作风、“干”的成效,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再立新功。

  春天的绚烂,起于一颗种子的苏醒。“厦门实践”犹如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蕴含无穷的蓬勃力量。澎湃春潮中,厦门,万众期待!厦门,举世瞩目!


上一篇: 王庄镇举行规范化、品牌、商标创立教导报告会 下一篇: 记公司绿化(绿化公司工作总结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