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5日

【期刊导读】高水平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更新与建筑规划设计——2023年第3期

发表时间:2024-02-05 02:19:11 来源:欧宝娱乐官网app

  原标题:【期刊导读】高水平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更新与建筑规划设计——2023年第3期

  1978年以来,我国城市空间经历了急剧扩张,并带来非常大的物质财富,但在此过程中忽视了城市品质,城市发展的弊病日渐凸显。城市既有的建成环境、空间结构和运行机制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城市发展从“量变”转向“质变”,高水平发展日益成为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基于此背景下的城市更新与建筑规划设计策略亟待探究。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从“研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营城市”的角度全方位解决城市问题,形成全领域、全专业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一站式服务, 从研究策划、投融资、城乡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设备集成与制造到项目运维,助力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次专栏刊登的《未来生 物医药类建筑规划设计探析——以国药北京生物203研发大楼为例》《特定条件下会展中心设计策略——以西乌珠穆沁旗会展中心为例》探讨基于 不同限制条件的公共建筑规划设计策略 ,《 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街道空间改造研究——以锡林浩特市额尔敦路为例》从优化交通系统、整治沿街界面、提升景观环境等方面提出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街道空间改造策略,《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对策——以王若飞历史街区为例》《运营前置视角下城市更新实施路径》从理论研究入手,总结不同要素下的城市更新改造路径。研究和设计团队通过理论探索、系统完善、体系构建、项目实践,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人居环境质量,增强城市活力与竞争力,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经营中心副总经理,广西分院院长,高级建筑师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经营中心副总经理,广西分院院长,高级建筑师

  我国“十四五”规划将生物技术列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 , 明确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 ,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 医药和医疗设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相较其他科研建筑 , 生物医药类建筑因其涉及实验的复杂性与危险性 , 故设计的基本要求更具特殊性。以国药北京生物203号研发大楼为例,分析其总体设计、体块生成、功能布局和建筑结构,探讨其对生物医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促进意义,为未来生物医药类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经营中心副总经理,广西分院院长,高级建筑师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设计受限于旁边的环境和自我拟定特定条件。以西乌珠穆沁旗会展中心为例,分析会展中心的建造模式及功能布局特点,探究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下自我拟定条件,提出特定条件下会展中心设计策略。

  *自然资源部课题:基于资源价值识别与生态安全评价的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规划技术( Z2017J06)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经营中心副总经理,广西分院院长,高级建筑师

  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延续和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而以往城市街道的设计过于强调交通效率和功能,未关注街道空间本质,导致街道空间活力不足,缺乏公共生活。分析锡林浩特市额尔敦路街道空间现状,制定改造目标,提出重整街道路权、优化交通系统,重塑风貌品质、整治沿街界面,重构公共空间、提升景观环境等改造策略,为旧城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街道空间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经营中心副总经理,广西分院院长,高级建筑师

  当前,城市建设已进入“存量焕新、内涵增值”的阶段,城市文化已成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街区更新提升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包头市东河区王若飞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传承问题及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对策。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场经营中心副总经理,广西分院院长,高级建筑师

  我国经济已由快速地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标志着城市建设从“粗放式发展”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结合我国城市更新实践过程面临的困境,从运营前置视角出发,探索从“面向开发”到“面向运营”的城市有机更新路径。

  从“15分钟生活圈”到“海淀城市双圈”——后大院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机更新之路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助理,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以“15分钟生活圈”的构建方法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 15分钟生活圈”构建的实践方法,结合海淀区城市特色和城市更新特点,将“15分钟生活圈”理论进行在地化发展,创新提出“海淀城市双圈”理论,即“15分钟生活圈和 15分钟创新圈”。在学院路街道的石油共生大院和逸成体育公园进行实践,为后续海淀区开展“ 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基于北京五塔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指出实施型规划在思路研判、方案制定和实施对接3个不同阶段的编制重点,探讨其在破解实施困境、加强统筹协商和完善实施机制方面发挥的作用。在思路研判阶段,规划应主动参与政策和规则制定,正确把握规划实施的方向和思路;在方案制定阶段,规划应考虑多方诉求,公正处理协商博弈,在让渡和平衡中凝聚共识;在实施对接阶段,规划应合理的安排实施主体、实施时序和资产金额来源,保障实施行动有效推进。

  结合北京市南中轴和义街道战略留白地区规划案例,研究居民对环境品质提升的现实诉求,确定近期以兜底性、临时性为原则,以公共空间整治、配套设施改善、体制机制创新为工作重点,探索进阶式规划实施路径,以期为各地开展老城更新、旧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双碳”背景下城市绿色街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2);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昌平区龙泽园街道责任规划师(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