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和谐共享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指将生活垃圾按不同处理与处置手段的要求分成若干个种类进行收集,分类收集后采取适宜方式将各种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或处置,以减少生活垃圾最终处置量、实现部分有价值物质的回收利用、减少生活垃圾混合收集造成的环境污染。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美化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规划利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生活垃圾分类原则最重要的包含: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分开,可燃物与不可燃物分开,干垃圾与湿垃圾分开,有害垃圾与一般垃圾分开。具体的分类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条件进行选择。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的大多数来自之一。选择绿色低碳出行,就是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也有益健康、兼顾效率。
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家庭用车应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口数量增加,城镇化进程以及工业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人类在取得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非常大压力,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森林退化、海洋环境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后果,严重危及人类自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恶化不仅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的因素,应当引起全社会的格外的重视。党中央明白准确地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让公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行动,打造美丽乡村;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位公民都应积极做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热情参加到上述行动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制止环境恶化,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爱护环境卫生、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污染,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践行绿色消费,自觉养成节约世界资源、不污染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作贡献。
积极参与和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劝阻、制止或通过“12369”平台举报破坏生态环境及影响公众健康的行为。
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顺应人类和自然发展规律、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公众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选购耐用品,少购买一次性用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科技类产品;选择低碳出行,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利用自然采光,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不开室内照明电灯,人走关灯,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C,冬季不高于20°C;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使用节能产品、绿色建材和绿色环保装修用到的材料;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捐赠等。
提倡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烹饪时,按需选购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公务活动用餐推荐简餐和自助餐;单位食堂建立采购、加工、配餐管理制度,对浪费行为给予批评教育。餐饮企业要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节约用餐、剩餐打包,不设置最低消费额。倡导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从简用餐。
爱护山水林田湖草ECO,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违法活动。不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拒绝购买野生动物制品,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掌握濒危动植物的相关知识,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见到非法捕猎或采伐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环保材料具备成本低、无污染、易回收、可再利用等特点。使用环保材料,能节约能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是指只可以使用一次的各类生活用品。一次性用品不仅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而且还会导致生活垃圾增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使用环保用品,最好能够降低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在外就餐时,最好能够降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外出自带水杯,最好能够降低一次性水杯的使用;外出购物,自带购物工具( 如篮子、提包等),最好能够降低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等。